|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紅木家具起源歷史
中國紅木家具之美,歷來為世人稱道。它不僅為中國人名作喜愛,也備受國際友人青睞。因為他完全是名貴天然實木制成,視覺,觸覺優(yōu)良,是綠色環(huán)保產品。精美的紅木家具不僅能滿足人們生活跟工作的需要,二而且是一種藝術品,具鑒賞和收藏的價值。居室內有幾件紅木家具可以說能使四壁生輝,既改善了居室環(huán)境,又顯示了主人品味。所以近年來購買紅木家具的人不斷增加。但到底是什么紅木?如何識別紅木?怎樣來挑選紅木家具?……不斷有人前來咨詢。表寫本書的目的就是想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一便大家能買到誠信如意的家具,同時也為紅木家具生產廠家選材,加工提供參考。
本書共包括以下幾項組要內容:1.紅木包括的木材種類及每一類木材的識別。書中除對每類木材的特征進行敘述外,還附有8類木材的實物照片。2.為紅木家具生產廠家選購木材和專業(yè)人員研究的需要,根據現(xiàn)有標本和資料吧8類木材所包括的主要樹種名稱,產地,木材的特征(宏觀及微觀特征)及性質進行了詳細的敘述,特被是對每種木材的解剖分子進行了仔細觀察和側技并附橫切面(30倍),弦切面(60倍),徑切面(60倍)三張顯微照片,為鑒別木材提供依據。3.紅木家具主要加工工藝。4.紅木家具的選購和保養(yǎng)。5.中國現(xiàn)代紅木家具名品鑒賞。
紅木是生產紅木家具的原料。紅木家具之所以好,材料真是一個方面,而造型和加工工藝好事另外一個方面。如果有好的材料,加工不好,不僅不美觀,而且也不耐用,實際上是浪費珍貴材料。所謂加工工藝好就是指家具加工質量好,它集木工,雕刻,鑲嵌,涂飾于一體,每道工序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才行。常言道:“木不離分”。就是指木工技術水品的高低,也就是說相差在分毫之間。無論是用料的粗細尺寸,線腳的方圓曲直,還是榫卯的是大小松緊,材料的裁割拼縫,都是直接顯示木工手藝的關鍵工藝,稍有出入就會影響家具的質量。這些加工工藝的好壞將直接暴露在家具表面上,如表面是否平整,接縫是否嚴密,雕刻的動植物是否逼真,線條是否光滑均勻,鑲嵌是否牢固,涂飾是否光潔,……這些就購買者而言,只要認真觀察,仔細比較,哪個優(yōu),哪個劣勢可以做出判斷的。
然而,作為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木材干燥是紅木家具生產廠家和購買者也是應該重視的。木材經過正確的干燥后,才能避免或減輕開裂和變形。提高家具的力學強度,是家具更加牢固,耐用。改善加工性能(如易于刨光,呈現(xiàn)光澤和花紋,提高結合強度和裝飾性能等)。在生產家具前必須把使用的木材干燥到使用家具地區(qū)的溫度,濕度相適應的木材平衡汗水率,這樣才能減少或避免木材含水率因受使用地區(qū)溫度,濕度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引起木材的脹縮,翹曲和開裂,保證產品質量。否則,其他加工做的再好,木材干燥沒有到位,都不能成為好家具,尤其在北方地區(qū)更是如此。為次,本書用了較大篇幅介紹了木材干燥的意義,原理及方法,供生產廠家參考使用。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深圳市深發(fā)家具有限公司,東莞市左丹詩木器制品有限公司,深圳市藝美聯(lián)家私實業(yè)有限公司,深圳市友聯(lián)工藝家私廠,中山市風行工藝家具有限公司大力支持并提供家具照片。北京市行之行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行寶先生對項目自始自終給予幫助,蘇州市園林管理局高級工程師邵忠先生為本書編寫提供多幅照片,初稿完成后,木材干燥專家騰通廉教授對木材干燥部分進行認真審閱并修改,王志同教授對全文進行審閱并提出寶貴意見,楊建華工程師幫助拍攝實木照片,在此一并致謝。
筆者從事木材研究40余年,對國內外木材的識別及性質做過一些研究,但對家具研究不多。為了編寫本書,筆者專門深入到深圳,中山,東莞,上海,北京等地紅木家具生產廠家進行調查研究,向從事生產的匠師和技術人員學習。但紅木家具文化博大精深,短時間是難以學好的,所以,書中不足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歡迎批評指正。
家具是人類生活所必須,是物質文明的一部分,所以家具的發(fā)展史也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樣,是不斷進步的。家具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它的發(fā)展與變化取決于生活方式的變化和家庭形態(tài)的變化,體現(xiàn)人們的文化,風俗習慣,民族傳統(tǒng),而且與時俱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之一,在世界發(fā)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中國的木制家具可以說“雛于商周,豐滿于兩宋,輝煌于明清”。木制家具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存在,但由于受早期人類的智慧和加工工具的限制,家具粗燥程度可想而知。到了商周時代(公元前17世紀至公元前256年)由于青銅器的發(fā)展金屬工具——鑿,錛,鋸的產生,使木制材料被加工為家具成為可能。在商周至三國時期是席地而坐的短形家具,人們使用的家具主要有席,幾案,,踏等,魏晉南北朝至唐詩矮形家具向高形家具的過渡期,家具除了席,床,踏,掛屏外,而且有了椅,凳,到了兩宋,,垂足而做的家具基本確定。從大量的出土文物宋代繪畫,文獻可以看出宋代家具水平,從品種上講有:等掛椅,桌,案,床,踏,衣架,盆架,屏風,琴桌,棋桌凳一應俱全;從結構和造型上講,牙板,角牙,穿梢,矮柱,結子,鐮把棍,托泥,圈口,束腰等都有。史籍記載的木工喻皓是江南的能工巧匠,《五雜俎》中譽他“工巧蓋世,宋三百年,一人耳”。宋代的《燕幾圖》是人們見到的第一部家具書,從以上這些事實可以看出,兩宋的家具從實踐到理論都有了相當大的發(fā)展與進步??梢哉f,沒有宋代家具的繁榮和發(fā)展,就不會有完美的明式家具。
以后又經過五六百年的發(fā)展和改進,特別是到了明代,家具的塑造更加完美,品種也更加齊全。明式家具塑造簡潔,質樸,不僅有流暢,雋永的線條美,還給人們含蓄,高雅的意蘊美,它的結構部件兼容裝飾部件,不事雕琢,不加修飾,充分的顯示天然材質的自然美,精煉,明快的構造形式和科學合理的榫卯工藝,又使人產生了耐人尋味的結構美,中國著名家具鑒賞
清式家具是指雍正,乾隆之后的硬木家具,在造型和裝飾上與明式家具風格截然不同,家具形體上比明式寬,大,厚重;裝飾上色彩強烈,常采用多種材料,多種工藝方法,強調形體裝飾美,總之,千方百計地造成一種豪華,富麗,大富大貴的效果。由于過分追求裝飾,難免忽視家具整體比例,造型和諧及木材的花紋的天然美。
明代初期,我國航海事業(yè)有了一定的發(fā)展,特別的鄭和(1371-1433)7次下西洋。到過37個國家,密切我國與南洋和西洋的貿易往來,帶回來相當數量的木材。從文獻和保留下來的實物看,明清家具用材有:黃花梨木,紫檀木,花梨木,酸枝木,雞翅木,楠木,櫸木,榆木,鐵力木等。這些堅硬的優(yōu)質木材為明清家具采用較小斷面的構件,制作精密的榫卯結構提供了條件。
關于今天紅木家具的“紅木”一詞,從歷史上看沒有明確的說法。在《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說“凡木之紅色者,均可謂之紅木。維世俗所謂紅木者,乃系木之一種,專名詞非指紅色木言也”。明代張《東西洋考》中介紹說蘇木時,引《一統(tǒng)志》曰:蘇木,一名“多那”俗名“紅木”從而可以看出紅木一詞在明朝已有,但都是俗名。歷史上對紅木缺乏系統(tǒng)研究,所以長期以來紅木制品用材相當混亂。為此,我國制定了《紅木》國家標準(GB/T18107—2000),由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并于